中小学生义务教育应以培养兴趣为主,不可强硬地灌输理论知识
2020-12-15 11:16:51 来源:广西新闻网
1
听新闻

12月9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172号(教育类297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函》),针对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稳步推动编程教育纳入我国基础教学体系,着力培养数字化人才的提案》予以回应。(12月9日 澎湃新闻)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人提出,编程技术或许会成为如数学、语文一般的基础知识,初步的趋势体现在时下日益火热的“少儿编程”课程上。将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不只是为了提升青少年自身的素质,更是为了迎合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注意的是,低龄化的编程教育必须要掌握好分寸,切不可失了义务教育的本质。

首先,中小学生义务教育应以培养兴趣为主,不可强硬地灌输理论知识,白白消磨了青少年对于学习编程的热情。如何因材施教,形成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氛围,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杨振宁曾说过,他不赞成有人说他是“刻苦”学习的,因为他在学习中从没感到“苦”,相反,体会到的是无穷的“乐”。一旦学习编程为孩子带来了快乐,那么他一定会更愿意去学习它,而学习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终身受益。

其次,与职业的编程教育相比,青少年的编程教育在深度与广度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后者应以培养编程思想为主要目标。编程思想是一种“理解问题——找出路径”高效思维过程,是一种高效率解决问题的方式。具备这种思维的人专注力更高、学习力更强、做事能有条不紊。在一个人思维的形成过程中,教育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一环,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往往起着“奠基”的作用。将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相关课程,是对青少年编程思维培养的一大契机。

总而言之,将信息技术教育纳入中小学相关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增强对数字化技术的了解有着直接的帮助,但前提是一定不能过度。学过编程的人很多,而最终能够从事相关行业的仍占少数。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可以适当地慢下脚步,以不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为前提,做到不拔苗助长,不填鸭式灌输。(王欣怡)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