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建设统筹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各类政策性住房5万套(间),竣工8万套(间)”“稳步推进老楼加装电梯工作,全年开工400部以上,竣工200部以上”“今年新增两万个中小学学位,新学位应该直接建成优质学位”“力争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民生无小事,今年的市人代会上,代表们审议报告,精算一笔笔民生账,描绘生机勃勃的明天。
关注学位数量更关注质量
为了应对即将迎来的一波入学高峰,新增学位数量几乎成为最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标配。会场上,代表们看数字,更关注学位的质量。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校长陈恒华对这个话题很有发言权。他说,二十中现在有三个校区,其中小营校区是完全中学,新都校区是初中校,永泰校区是九年一贯制学校。这些校区加入二十中的“经历”,就是优质教育资源不断辐射的缩影。比如新都校区是由原清河三中合并过来的,由二十中统一管理后,整体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
永泰校区则是一所新建校。陈恒华说,最初规划的是一所初中校,但综合考虑到学校周边义务教育阶段学位需求量大,现有学位紧张,最终该校区被调整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别看是个新校区,但这已经是一所优质校了。”
陈恒华说,通过集团化办学、承办新学校和合并老学校的方式,我们不断扩充学位,保证学位质量。“今年增学位的计划已经有了,新都校区计划新建一座教学楼,班级数量扩充到36个。另外两个校区也会通过改造教室等方式,增加学位数量。”
市教委也明确表示,今年将继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新增两万个中小学学位。
陈恒华说,未来,学校还将推进集团内校区间教育资源和场地设施共享,不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另外,本市今年还将用好数字化教育资源,打造空中课堂、双师课堂和融合课堂等,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就业服务按需定制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积极扩大和稳定就业,基层有许多工作可以参与。”市人大代表、丰台区西罗园街道党建指导员高淑芹介绍,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自主设计的社区民情图由一张张纸质图表升级成了智能办公平台,这种精细化的社区治理方式对于促进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有需求的居民不仅能在这个平台上及时了解就业信息,还能与企业进行对接。”
高淑芹认为,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社区就业保障也应该建立长效机制。各个基层街道可以探索建立类似民情图这种信息系统,跟踪落实辖区居民就业情况,建立纸质和电子台账。她建议,基层街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式,全面掌握地区现有社会单位、新增企业的用工需求。为居民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的“一条龙”服务,通过走访辖区企业,深挖就业岗位。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任务清单中也提到,要完善就业工作体系运行机制,建立就业政策评估制度,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业务数据共享,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关注的重点人群。不少代表建议,要为大学生量身定制就业服务。比如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开展就业创业指导等。按计划,今年将试点本市农业户籍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力争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高淑芹说,尤其要注重对失业人员的个性化服务,开展失业人员的精细化服务。
今年建设筹集政策房5万套
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本市将坚持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满足市民不同层次住房需求,规划期内北京将供应各类住房100万套左右。同时大力筹集建设各类租赁型住房,提高公租房备案家庭保障率,新增供应套数占比不低于40%。
为何租赁房占到如此大的比重?“借鉴国际大都市公共住房发展规律以及北京既往住房保障工作经验,‘以租为主’是提供基本住房保障的必由之路。但‘租’的供应仍面临供应不充分、服务不健全等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力度。”市人大代表、市保障房中心总经理金焱透露,今年市保障房中心将增加集体土地租赁房供应,同时与国有企业合作利用闲置用地供应一批租赁房。
房子不是用来炒的,是用来住的。北京要畅通“先租后买、先小后大、不断改善、合理升级”的住房消费循环。“‘先租后买’是很多人都要经历的。”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楼建波说,推动住房(租购)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务权利,保障租户的合法权益,才能让更多人安心租房。
今年本市将建设统筹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各类政策性住房5万套(间),完善长租房政策,规范租赁市场秩序。代表也将目光投向住房保障的长效机制建设上。“本市保基本、分层次、广覆盖的基本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基本形成。”金焱说,为更好地在住房保障工作中体现首善要求、达到首善标准,建议加快基本住房保障立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