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会议在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召开
2020-09-15 16:15:46 来源:北京商报
1
听新闻

9月14日,北京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会议在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召开。来自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们以“疫情大考下的中国答卷”为主题进行了教学展示,展示了在不同学段进行授课时,教师应集中在哪些并由专家进行点评。此外,海淀区还介绍了区域内学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经验,并发出推进一体化的倡议,各知名大中小学校长教师代表参与了专家论坛,讨论如何推进思政课的一体化进程。

多方代表参加 25万余人同步在线观看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也要求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并要求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推动思政课学习方式变革,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为应对这一课程新变化,海淀区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力求凝聚各方力量和资源,探索新时代思政课有效实施的策略和路径。9月14日,北京市召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场会,来自教育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北京市各区县教委、教师研修部门,海淀区委、区教工委、区教委的领导,以及来自北京市及各区县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员代表,大、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代表,海淀区中小学校校长、主管副校长、思政课教师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交流会现场。本次会议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通过中国教研网向全国教育同仁同步直播,据统计,共25万余人进行了在线同步观看。

教学展示 疫情大考的“中国答卷”

在会议上,来自海淀区各级学校的优秀思政课教师作为代表,进行了教学展示。李露珠老师来自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她以温暖的力量为主题,表现了疫情大考下,中国是如何书写答卷的,在她看来,思政课需要小课堂与大课堂相结合,同时,要注重活动设计,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要想学生动情,老师先要有真情。”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政治教师王莹莹看来,思政课教师需要真懂,也要有真情。她的说课主题为“英雄的担当”,从英雄人物事迹入手,唤起学生的爱国使命和担当。“思政课教师本身必须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等相关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同时,思政课教师要有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在与学生沟通的情感共鸣的基础上,逐渐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他们树立担当意识,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王莹莹表示。

“在战疫中理解爱国主义的本质”——这是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谢玉进带来的大学微格教学,他从理论逻辑和事实逻辑两个维度,论证了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三位老师的课程展示关注跨学段进阶,集中体现了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以及大中小学思政课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海淀在行动

海淀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尹丽君在会上分享了海淀区思政课学科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成果。目前,海淀区正研制学业标准,探索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步建设课程一体化、实施与评价的工作机制,力求完善素质导向的学业质量评价,以评价促进效果。而在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方面,海淀区已经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并设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以课题为载体,凝聚科研力量,共同致力于对共性问题的研究。

北京市海淀区进修学校校长罗滨认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门关键课程。在去年的318思政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重要讲话,并在讲话中强调,不同学段都要承担起思政课育人的重要任务,在当今的思政育人的过程中,一线老师遇到了很多挑战,一是学科知识方面的挑战,二是跨学科关联性知识层面的挑战。另外还有对于新时期学生学习思政课规律研究方面的挑战。”

罗滨强调:“海淀区最强的是教研,教学研究能够帮助更多的老师来上好课,我们在其他学科上的实践,到了思政课这里就要加强,但仅仅加强还不够,还需要创新机制,因此我们就成立了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实现大学、中学、小学的联动。”

“今天在海淀区召开这样的现场会,实际上就是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的想法找到一个具体的操作办法,我们在前期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这一次我们是以疫情下的‘中国答卷’为命题,在大中小不同的思政课堂里,结合大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分别从知情意行几个方面报告教学形式和教学重点。”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狄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思政课一体化的推广力度,希望在各区都能把大学、中学和小学的资源统筹起来,形成思政课横向同行的合力。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