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名牌中小学面临"重大洗牌",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必须“划清界限”
2021-03-25 13:56:22 来源:飞鱼劝学
1
听新闻

最近,重庆各名牌中小学面临着一次重大洗牌。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必须“划清界限”,“分道扬镳”。

我们先来看看两个消息:

第一个消息:重庆市多个学校“集体发布公开声明”

前几天,重庆市一些学校突然集体发布了一个“公开声明”,这个声明的内容是这样的:

XXXX学校公开声明 我校严格执行上级有关招生工作的文件要求,按照规定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进行招生,从未通过任何机构或个人组织任何招生活动,绝无所谓“学情意向测验”“提前早培”“坑班占位”。若发现社会上有以XXXX学校名义进行的招生培训、考试等情况,请学生和家长不要轻信,并欢迎向教育行政部门或我校举报。我校将保留追究有关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特此声明。 XXXX学校 2021年3月18日

这个“公开声明”让很多老百姓看得“莫名其妙”,为什么感觉“莫名其妙”?

一是至少有17所学校都发布了这个“公开声明”,而且时间基本上都集中在3月18号,个别学校是在17号或19号;为什么都在这个点集中发布“公开声明”?

二是这些“公开声明”的内容几乎都一模一样,除学校名称、落款公章不同以外,其声明的内容竟然“惊人的一致”,这的确有些让人“看不懂”。

但是,业内人士基本上就看得明白,这是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培训机构“划清界限”的标志。

第二个消息:“重庆八中宏帆中学”今后只能叫“宏帆中学”

重庆八中宏帆中学校建立于2008年,是经江北区教委审核批准,由重庆市第八中学校和重庆启慧教育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办的初级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

公办学校与私营资本的媾和,就产生了“私生子”现象。“宏帆中学”就是“重庆市第八中学”的“私生子”,为了吸引生源,就把“八中”的名字加入进来,于是就成了表面上听起来是名牌公办学校的私立学校。

“宏帆中学”和“重庆八中”的媾和,还不仅仅是在“名称”上,更重要的是在“教育资源”上。“重庆八中”将一部分有政府编制的优秀公办教师,派到带有私立性质的“宏帆中学”去上课,于是“宏帆中学”的学生成绩就越来越好。

然而,根据上级要求,私立学校中的名字有公立部分的,需要全部取消。这是一次“公办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强迫分手,分手后,“重庆八中宏帆中学”就只能叫“宏帆中学”了。

如此看来,重庆的很多名牌中小学都面临一次重大洗牌。

存在的“三大问题”:

从这次巡视的情况来看,重庆市中小学校教育目前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

第一,公办学校大搞“私生子”。

无论是主城区,还是各区县,都存在公办学校搞“私生子”的做法。借用公办学校的资源和名气,然后成立一所或者多所私立学校,这些私立民办学校打着公办名牌学校的招牌,进行招生。最终达到“名利双收”的效果,但结果肯定是苦了学生和家长。

第二,公共资源被“私人化”。

这次改革绝对不仅仅是针对私立学校,同样也针对一些公办学校。公办学校的优秀教师资源,政府给了编制,最终被派到私立学校进行教学。私立学校占据了太多公共资源,教育资源平衡的差距越来越大,已经影响到了教育公平。为了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和家长不得不付出更多学费代价进入私立学校。

第三,“资本”让教育陷入了“恶性竞争”。

“私生子”现象得以大行其道,背后是“资本”的豪横。私立学校通过社会资本的运作,不但挖走了公办学校的教师资源,更是垄断了来自各区县的优质生源。名牌学校以外的各中小学校,其教育资源被严重削弱。

这些问题,最终导致的结果让家长们怨声载道:

一方面,进入名牌学校的门槛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学生成绩十分优秀,而且要求家长必须付得起高昂学费;

另一方面,“资本”让教育陷入了“恶性竞争”,公办学校的成绩越来越不如私立学校,教育负担越来越重。

未来改革的“三个方向”:

这些中小学所面临的,既是一次“洗牌”,也是一次“改革”。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此次改革的方向也是非常明确的:

第一,公私分离,划清界限。

政府出资创建的公办学校,属于公共教育资源,必须满足其公益属性要求,其公立师资必须服务于具有公益属性的公办学校。公办学校必须和私立学校划清界限,不能凭借公办学校的强大师资搞“私生子”,更不能通过“公私合作办学”形式敛财。

第二,教育资源均衡化,不准恶性抢夺生源。

教育要想出成绩,生源是第一优势。为了考得更好成绩,各个学校都不惜一切代价抢夺生源,招生环境日益恶化。这次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教育资源均衡化,今后将逐渐出台“划区招生”“就地上学”配套措施,各区县也将最大限度地保住自己的优秀生源不外流,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最终收益还是学生和家长。

第三,义务教育杜绝产业化,整顿培训机构。

根据数年来的“教育产业化之争”,人们已经基本上形成一个共识:非义务教育和民办教育可以探索实施“教育产业化”,但是义务教育的绝对不可以走“教育产业化”之路的。义务教育是教育“公益事业”的最直接体现,它关乎国计民生,关乎教育公平,也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因此,无论怎么改革,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必须摆在第一位。而“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业务,侵蚀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就必须接受整改。整顿教育培训机构,也是2021年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

结束语:

改革虽迫在眉睫,但现实中也存在“重重阻碍”。作为老百姓,期待改革,期待整顿,要让改革出成效:一方面要“有决心”,另一方面要“下猛药”,只有这样,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走向健康轨道,才能真正服务百姓,造福人民!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