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加强对中小学生作业的管理,对培养身心健康的新一代有着积极作用
2021-05-13 11:41:49 来源:中国商报
1
听新闻

为促进义务教育减负增质,教育部加强了对中小学生作业的管理。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对学生作业管理提出了十条要求,其中包括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坚决防止校外培训机构给中小学生留作业等具体规定。

其实,这并不是教育部首次对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提出要求。2018年8月,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教育部等八部门就已经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的方案,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教育部对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的相关规定,是从青少年身心和认知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为切实减少课业负担、呵护其健康成长而制定的,对于改变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习压力过大等问题,以及培养身心健康的新一代有着积极作用。”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清林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不留书面作业或严控作业时间总量,体现出教育部门从作业端给学生减负的决心,但此举也引发了不少家长的担忧,现在学生的作业量已经很少了,再减是否会影响学习效果?多位教育专家认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并不是简单的不留或少留作业,而是实质上对学校和老师对学生作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考验。

“简而言之,就是要求老师布置作业讲究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培行业资深专家俞勇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优秀的老师应该懂得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或个性化作业。“怎样才能既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少做作业,这是需要老师投入大量精力在教学法上进行深入研究的。而目前部分学校的现状是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足,要靠学生大量刷题做练习来弥补,作业负担自然就加重了。”俞勇表示。

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负有给学生科学布置作业的责任。俞勇认为,为了让老师更好地履行此项职责,既需要学校对其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也要对做得好的教师不吝鼓励和奖励,让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提高教学方法上。

如何做到减作业而不减学习成效?王清林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面对作业减负存在认知差异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家校如何达成一致。一方面,学校要向课堂要效益,改变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坚持在课堂内解决学生的若干学习问题;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向广大家长输送科学育儿知识,让其真正认识到孩子成长的科学规律,特别是身心健康、学习兴趣激发的价值和意义,使家校达成一致,让教育事业呈现出一种“轻负担、高质量、高满意度”的生态。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