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出台老师重拾“戒尺”,能否成为教育学生的好帮手呢?
2021-03-05 11:08:49 来源:南国今报
1
听新闻

老师重拾“戒尺” 家长学校怎么看

中小学教育惩戒新规实施,在柳州引发不同反应

从今年3月开始,教育部制定颁布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正式实施。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意味着“把戒尺还给老师”。

之所以有此一说,是因为此前有因惩戒违规学生,教师和学校被投诉的案例,所以让不少老师不敢管、懒得管。

如今新规出台,能否成为老师们教育学生的好帮手呢?

1

解读:《规则》重点说了啥

《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根据程度轻重,《规则》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

一般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惩戒措施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课后教导等。

较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惩戒措施包括德育工作负责人训导、承担校内公共服务、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和行为规则教育、被暂停或者限制参加游览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等。

严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诫、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等。

但是,《规则》并不只是给老师权力,同时也划出了7条红线,明确禁止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不得因学业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不得因个人情绪、好恶实施或者选择性实施教育惩戒等。

2

家长:支持但也有疑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规则》的施行,一些家长都已有所耳闻,但对具体内容并不十分了解。即使如此,不少家长对于《规则》也是持支持态度的。

市民梁先生的女儿目前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在他的眼中,女儿就是个小小“女汉子”,需要老师多加管教。“我们小时候,爸妈把我们领到老师跟前都会说‘不听话你就随便打’。”梁先生说,他现在也想对老师说同样的话。因此,《规则》施行后,他希望老师可以放开手脚,大胆施教。

与此同时,对《规则》已经有较深了解的家长则表示,老师对于“度”的拿捏,仍是惩戒教育的关键。

市民韦女士说,她小的时候,曾经因为和同桌争一块橡皮被老师罚站,“现在想来真的不算什么,但当时真的很受伤。那时我特别讨厌那位老师,也讨厌她教的数学课,最后活生生让自己成了数学‘学渣’。”韦女士认为,学生的差异很大,同样的惩戒,在不同的学生心中所产生的作用完全不同。目前,她的孩子已上小学一年级,回想起自己儿时的经历,她不禁为此感到担忧。

今年孩子读初一的张先生表示,老师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惩戒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惩戒教育的关键在于“过罚相当”,就目前《规则》的内容来看,“过”与“罚”是否相当还难以量化,这或将成为落实《规则》的一大难点。

对此,还有家长认为,教师惩戒力度和处置方式如果把握不好,可能会引发家校矛盾,还可能对教师和学生造成伤害。这些都需要在施行过程中,对相关规则不断细化和完善。

责编: